紫荊美展 大事記
  • 2008-05-27
    2008年《紫荊師生藝術聯展》
    國立中正大學在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經費贊助之下,5/27下午4時在該校圖書館大樓館前廣場舉辦「2008紫荊師生藝術聯展」開幕茶會,活動由校長吳志揚主持,並有多位在地藝術家、嘉義縣政府文化單位、參展者及校內師生約200多人參加,展出作品計140餘件,現場洋溢著濃濃的藝術氣息。
    校長在致詞中表示:「藝文的培養與提升,是大學校園最主要的靈魂,唯有兼顧人文與藝術能力的培養,才能賦予科技最終的人性目的。」此次聯展由該校通識教育中心主辦,圖書館協辦,為創校以來首屆美術聯展,未來規劃兩年一度的方式展出,期望透過師生聯展方式,持續對藝術與人文的追求。
  • 2010-05-20
    2010年《綻放》
    第二屆紫荊美展《綻放》於五月二十日至五月三十日,在中正大學圖書館及共同教室周圍綻放藝術,今年策展項目多元,特別增加了「裝置藝術」項目,由中正大學學生共同創作,挑戰並實踐「沒有牆壁的美術館」創舉,於中正大學圖書館及共同教育大樓展出。
    有別於第一屆紫荊美展以「成果發表」的形式展出,今年紫荊美展由通識教育中心教師帶領三位學生共同策展,除了開放徵件外,也親自邀請對藝術有熱情及興趣的學生參與。鼓勵學生們在創作過程中,以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為取材,發揮想像及創意,共同創造出向經典和中正大學致敬的作品。
    圖為《浮動的文字》,創作者張豪家利用懸吊報紙的方式,希望能與空間互動,跳脫天花板原有的設計,展出地點:圖書館二樓大廳。
  • 2012-05-17
    2012年《第三屆 紫荊美展》
    《2012 / 第三屆 紫荊美展》集結了中正大學全校教職員生、眷屬及校友作品,涵蓋攝影、裝置藝術、水墨、水彩、油畫、版畫、雕塑等藝術創作。值得一提的是,由簡佳梅、楊蕙如兩位同學帶領團隊,以立體派大師畢卡索大師《格爾尼卡》為藍本,進行本屆展覽最具分量的大型創作,彩繪出一幅寬達七公尺的平面作品,吸引現場觀展來賓的目光。另外兩件裝置創作,在圖書館前的林木之間和共教大樓中庭,進行地景藝術的微型實驗,向藝術家克里斯多致敬。
    策展人:「這是一個『雖非專業但絕對快樂』的展覽,今年美展特別邀請中正大學美術社、攝影社等作品參展,讓展覽的樣貌更加多元豐富,更能看見中正學生在藝術方面的創造力。而在策展與藝術行銷方面,展覽實務是最佳的學習場域,帶領學生藉由溝通討論與親自動手做,在做中學裡迸發出源源不絕的創意活水。」
  • 2014-10-23
    2014年《第四屆 紫荊美展》
    2014年紫荊美展的內容強調多元價值,如郭翰霖團隊的馬賽克作品「Splitting xRefactoring」,及300人集體創作的「牽手‧築夢」、「博德豪斯計畫」、張婷韋團隊「星空/當梵谷遇見秀拉」、江芸蓉團隊「Dream River」、「漂流‧瓶緣」等6件大型創作。其中,「牽手‧築夢」的創作,是由學生在手掌大的創作面積上,描繪對生活的想像和期許,雖是小小的手掌卻蘊含了大大的創意,拼貼而成的百個手掌更藏有不少夢想和秘密。
    由於中正大學豐富的校園生態,催生了長達半年的「博德豪斯 計畫」,學生從校園各處撿拾廢木做出一間間造型獨具的鳥屋,象徵人與自然合而為一的概念。此外,「漂流‧瓶緣」裝置藝術,讓人在美麗的玻璃瓶間穿梭、互動,透過閱讀瓶中片段的文字,開啟觀賞者與另一段生命的緣分。而「星空/當梵谷遇見秀拉」則是向大師致敬的作品,展現星夜流動的浪漫美感、學生創作時的細膩與用心。
    值得一提的是,策展單位今年首度邀請黃照芳、李伯男、簡瑞榮、林政逸、謝其昌、何明宗等嘉義地區藝術家,在藝文中心規劃藝專區,除增添本次展覽的專業度及可看性,同時也提供學生更多藝術創作和文化參與的學習典範。
  • 2016-12-07
    2016年《游魚藝》
  • 2017-12-06
    2017年《拼·圖》
  • 2018-10-17
    2018年《拼·圖-貳》
  • 2019-10-16
    2019年《三十而藝》
  • 2020-10-22
    2020年《藝玖彌新》
  • 2019-10-28
    2021年 《美拾圖鑑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