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立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
    CLOSE
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• 主任的話
    • 美展歷史
  • 美拾圖鑑
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• 展覽簡介
    • 線上作品
  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  • 邀請與推薦
      • 向馬諦斯致敬
      • 向大師致敬 系列X
      • 風華-II
      • 版圖•意匠
      • 自然•圖鑑
  • 相關活動
    • 回上一頁
    • 沉浸式聲音劇場
    • 數位音樂創作競賽
    • 藝術實作工作坊
  • 最新訊息
  • 藝文連結
  • Copyright © 2017 MIRACLE

向大師致敬 系列X

成長
吳乙嫻/2021
以順序法畫出六個不同時期的自畫像,不同背景顏色代表不同時期的心境,幼年黃色代表的純真、國中綠色滿滿的好奇、高中藍色的憂愁、大學多樣色彩對應著多樣的生活,進入職場時棕色帶來的穩重,最後進入老年白色所象徵的安詳。
 
成長
吳乙嫻/2021
以順序法畫出六個不同時期的自畫像,不同背景顏色代表不同時期的心境,幼年黃色代表的純真、國中綠色滿滿的好奇、高中藍色的憂愁、大學多樣色彩對應著多樣的生活,進入職場時棕色帶來的穩重,最後進入老年白色所象徵的安詳。
Images 1 of 16
巨浪
陳建丞/2021
以莫內的國會大廈為底,天空加入梵谷的星空,並結合葛氏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裡,以海浪為象徵著日本浮世繪席捲了全球,影響了遠方印象派的畫家們,結合了浮世繪和印象派的代表作,創作了此作品。
 
巨浪
陳建丞/2021
以莫內的國會大廈為底,天空加入梵谷的星空,並結合葛氏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裡,以海浪為象徵著日本浮世繪席捲了全球,影響了遠方印象派的畫家們,結合了浮世繪和印象派的代表作,創作了此作品。
Images 2 of 16
黃昏世界
翁佳煌/2021
梵谷《星空》中渦狀的星星與月亮有著不安的感覺,而底下克里斯蒂娜因小兒麻痺而彎曲的模樣更加令人同情,拾穗者們在這夕陽般的背景下更加表現出勞動家庭辛苦的命運,他們都為了自己所處的世界努力著,故我稱為黃昏世界。
 
黃昏世界
翁佳煌/2021
梵谷《星空》中渦狀的星星與月亮有著不安的感覺,而底下克里斯蒂娜因小兒麻痺而彎曲的模樣更加令人同情,拾穗者們在這夕陽般的背景下更加表現出勞動家庭辛苦的命運,他們都為了自己所處的世界努力著,故我稱為黃昏世界。
Images 3 of 16
1932·面對面對話
黃智麟/2021
有人說1932是畢卡索的奇蹟之年,通過畢卡索在該年完成的畫作裡人物的「對視」,讓兩者能進行對話。此外在畫中其他部分使用另三位畫家的畫風將左右區分對比,作品名稱除了是畫裡人物面對面對話外,看畫的您也能與這幅畫面對面對話。
 
1932·面對面對話
黃智麟/2021
有人說1932是畢卡索的奇蹟之年,通過畢卡索在該年完成的畫作裡人物的「對視」,讓兩者能進行對話。此外在畫中其他部分使用另三位畫家的畫風將左右區分對比,作品名稱除了是畫裡人物面對面對話外,看畫的您也能與這幅畫面對面對話。
Images 4 of 16
火車事故
胡元楨/2021
我想以《格爾尼卡》中的無力與恐懼感渲染事故現場氛圍,以《死亡與生命》中的死神與象徵撒旦的《貓》在事故現場狂喜的跳舞,呈現人間地獄般的事故現場。《貓》以浮世繪筆法呈現,《死亡與生命》呈現生命的飽滿與死亡的乾枯,《格爾尼卡》則是呈現場景的破碎感。
 
火車事故
胡元楨/2021
我想以《格爾尼卡》中的無力與恐懼感渲染事故現場氛圍,以《死亡與生命》中的死神與象徵撒旦的《貓》在事故現場狂喜的跳舞,呈現人間地獄般的事故現場。《貓》以浮世繪筆法呈現,《死亡與生命》呈現生命的飽滿與死亡的乾枯,《格爾尼卡》則是呈現場景的破碎感。
Images 5 of 16
向大師致敬
林靖軒/2020
梵谷的麥田群鴉和星夜的高聳建築,加上米勒拾穗和莫內日出印象。在梵谷受傷的那天早晨,天空依舊美麗而農婦也照常工作,一切平靜祥和,但烏鴉似乎預告有壞事即將發生,高聳的黑建築代表梵谷與被世人誤會的難受心情。
 
向大師致敬
林靖軒/2020
梵谷的麥田群鴉和星夜的高聳建築,加上米勒拾穗和莫內日出印象。在梵谷受傷的那天早晨,天空依舊美麗而農婦也照常工作,一切平靜祥和,但烏鴉似乎預告有壞事即將發生,高聳的黑建築代表梵谷與被世人誤會的難受心情。
Images 6 of 16
共處
賴亭安/2020
以瑪格麗特的蘋果遮住《戴珍珠耳環的少女》的臉,表示主角不限於某位特定人。圍繞著主角的是幾種情緒,以相反方向表示實像與虛像情感的對比。整體主要呈現每個人同時遇到多種情緒時,都在學習著如何與這些情緒共存。
 
共處
賴亭安/2020
以瑪格麗特的蘋果遮住《戴珍珠耳環的少女》的臉,表示主角不限於某位特定人。圍繞著主角的是幾種情緒,以相反方向表示實像與虛像情感的對比。整體主要呈現每個人同時遇到多種情緒時,都在學習著如何與這些情緒共存。
Images 7 of 16
娜芙普普辛普森
陳佑晴/2020
完全展現創意力和能力上的不對稱,構想是從普普藝術中,安迪沃荷的瑪麗蓮夢露,結合埃及最美的女人娜芙蒂蒂,後融入辛普森及微量的草間彌生。創作的過程中也發現「越簡單的東西越難」。
 
娜芙普普辛普森
陳佑晴/2020
完全展現創意力和能力上的不對稱,構想是從普普藝術中,安迪沃荷的瑪麗蓮夢露,結合埃及最美的女人娜芙蒂蒂,後融入辛普森及微量的草間彌生。創作的過程中也發現「越簡單的東西越難」。
Images 8 of 16
藝術浪潮
許守豪/2020
從《亞當的創造》開始,米開朗基羅、梵谷、畢卡索……等,跨越時空的浪潮,將各時代藝術家的作品集結於此,讓觀賞者體驗到藝術的演進與結合,感受從古至今的藝術之美。
 
藝術浪潮
許守豪/2020
從《亞當的創造》開始,米開朗基羅、梵谷、畢卡索……等,跨越時空的浪潮,將各時代藝術家的作品集結於此,讓觀賞者體驗到藝術的演進與結合,感受從古至今的藝術之美。
Images 9 of 16
接近無限透明的藍
廖昭宜/2021
整幅作品帶有橫向流動感的元素,如《神奈川沖浪裡》的動態感,以梵谷《星夜》和《麥田裡的絲柏樹》作背景呈現絲柔般感覺。夏卡爾和喬爾喬內的作品則給人如夢似幻的感覺,元素上儘管虛幻卻帶著《拾穗》的寧靜惆悵感,呈現各式各樣的衝突感。
 
接近無限透明的藍
廖昭宜/2021
整幅作品帶有橫向流動感的元素,如《神奈川沖浪裡》的動態感,以梵谷《星夜》和《麥田裡的絲柏樹》作背景呈現絲柔般感覺。夏卡爾和喬爾喬內的作品則給人如夢似幻的感覺,元素上儘管虛幻卻帶著《拾穗》的寧靜惆悵感,呈現各式各樣的衝突感。
Images 10 of 16
享受
王晨期/2021
融合梵谷《星空》、葛氏北齋《神奈川沖浪裏》、畢卡索《夢》、以及愛德華·孟克的《吶喊》,藉由《夢》裡女人的表情及三幅風景畫的背景帶出她正享受在其中。
 
享受
王晨期/2021
融合梵谷《星空》、葛氏北齋《神奈川沖浪裏》、畢卡索《夢》、以及愛德華·孟克的《吶喊》,藉由《夢》裡女人的表情及三幅風景畫的背景帶出她正享受在其中。
Images 11 of 16
善與惡
湯雨欣/2020
左邊代表善(美好、和平、純粹),右邊代表惡(醜陋、狂妄、無情)。雖然人世間的善與惡難以捉摸,但愛可以打破善與惡的界線,且無論(海浪)激烈動盪,愛最終能安穩地立足於善與惡交織的世界。
 
善與惡
湯雨欣/2020
左邊代表善(美好、和平、純粹),右邊代表惡(醜陋、狂妄、無情)。雖然人世間的善與惡難以捉摸,但愛可以打破善與惡的界線,且無論(海浪)激烈動盪,愛最終能安穩地立足於善與惡交織的世界。
Images 12 of 16
永恆的晚餐
許伯瑋/2020
以最後的晚餐為主題,將耶穌的12個門徒換成世上較著名的畫作,除了吶喊、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等,還包含了亞歷山大及創造亞當的壁畫。為了不讓背景單調,把原本的黑色部分換成了新造型主義,神奈川衝浪裏、星夜的畫作。
 
永恆的晚餐
許伯瑋/2020
以最後的晚餐為主題,將耶穌的12個門徒換成世上較著名的畫作,除了吶喊、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等,還包含了亞歷山大及創造亞當的壁畫。為了不讓背景單調,把原本的黑色部分換成了新造型主義,神奈川衝浪裏、星夜的畫作。
Images 13 of 16
Contradiction
林佩萱/2020
死神覬覦耶穌之死,然而聖母瑪利亞卻依舊守護著他,抵抗著死神。慕夏的花環則代表著母性光輝。花環外的英文代表對生命的體悟,重要的不是逝去,而是美好的記憶,體認到美好時,無須緊抓不放,是時候離去也不錯。
 
Contradiction
林佩萱/2020
死神覬覦耶穌之死,然而聖母瑪利亞卻依舊守護著他,抵抗著死神。慕夏的花環則代表著母性光輝。花環外的英文代表對生命的體悟,重要的不是逝去,而是美好的記憶,體認到美好時,無須緊抓不放,是時候離去也不錯。
Images 14 of 16
向大師致敬
林咏臻/2021
整圖皆由粉彩繪製,左半主要為致敬印象派大膽用色的方式作畫,中間致敬拉菲爾《聖母像》,希望透過粉彩表現文藝復興時期溫柔的形象,右半致敬瑪格利特《The false mirror》,象徵眼見不一定為真實,我們觀賞的同時似乎也被觀賞著。
 
向大師致敬
林咏臻/2021
整圖皆由粉彩繪製,左半主要為致敬印象派大膽用色的方式作畫,中間致敬拉菲爾《聖母像》,希望透過粉彩表現文藝復興時期溫柔的形象,右半致敬瑪格利特《The false mirror》,象徵眼見不一定為真實,我們觀賞的同時似乎也被觀賞著。
Images 15 of 16
向大師致敬
李妍忻/2021
《吶喊》表現出人內心的焦慮、不安,搭配《星夜》的藍色調會有一種陰沉、憂鬱的感覺,再用《青蛙潭》來做對比,表達自己其實也可望寧靜祥和又帶點溫柔歡樂的生活。
 
向大師致敬
李妍忻/2021
《吶喊》表現出人內心的焦慮、不安,搭配《星夜》的藍色調會有一種陰沉、憂鬱的感覺,再用《青蛙潭》來做對比,表達自己其實也可望寧靜祥和又帶點溫柔歡樂的生活。
Images 16 of 16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

回上頁

國立中正大學
通識教育中心

電話:05-272-0411 分機17301~17307
傳真:05-272-0490
地址:621301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一段168號
E-mail:ccucgebae@gmail.com
通識教育中心
CCUArtexhibition

cbae紫荊美展

全球先進SSL 256bit傳輸加密機制|
建議使用Chrome、Firefox、Safari最新版本瀏覽|
Design by WebTech 網頁設計